《阿房宫赋》,为唐代诗人杜牧所作之文!
起初是写秦国之盛,阿房宫之奢靡,随后借秦国之灭,得出一个结论“后人哀之而不鉴之,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。”,从而来劝诫世人以史为鉴。
勿要重蹈覆辙。
但其实,赵翰觉得杜牧这个阿房宫赋,写的并不是那么精准。
因为秦朝虽然只有二十一年。
但秦国却有六百多年。
杜牧说,秦国的灭亡是因为他不爱人民,但实则,赵翰认为,秦国的灭亡纯属意外。
毕竟,陈胜,吴广项羽刘邦他们的军队在真正的大秦铁军面前,根本不堪一击。
只不过那时,大秦的主力都在北边,去北征匈奴。
再者说,若是没有胡亥赵高篡位,扶苏成功继位,与民休息,再加上秦律的适当调整。
那么秦朝定将会绵延几百年。
毕竟在一定程度上讲,汉朝只不过是承袭了秦朝的遗泽,秦汉大体相同。
“其他诸位呢,诗文可做好了!?”
“在场诸位之中,在下最期待翰公子之作,不知翰公子可已著得妙章!?”
王群此话一出。
顿时引的其他人的期待。
然而,当嬴政笑着点了点头。
随即命赵高将赵翰的文章交给王群后。
光是看其第一句。
王群就彻底愣住了。
因为,“六王毕,四海一……”光是这一句开题,就已完全证明了赵翰之才,甚至不是一般之才,而是滔天之大才,在诗文领域,绝不输于屈子!
再之后,对阿房宫的描写。
更证实了赵翰的才能!
而看着看着,一边当场诵读,一边当场欣赏,王群更是哑口无言。
因为,这一篇阿房宫赋,那就算是让他王群来写,王群也写不出来。
而原本。
王群还想借赵翰无才之事,损秦国一本,让秦国成为众矢之地。
却没想到。
赵翰是真正有此大才。
并且,这文学才华,他是丝毫不在李斯韩非之下。
而要想。
李斯韩非都是当代名士。
可赵翰才七岁,如此的一位少年天才,若成长起来,岂不会直逼孔孟。
其实王群心里还常有一言,只不过王群并不敢那么想。
因为,光是这个想法,就实在是太恐怖了。
而这个想法便是,天下纷乱百年,百年中,没有任何一人在文学上的才华能比得上赵翰!
儒学大拿荀子不行。
甚至就连楚国名士屈原也不行。
毕竟,《观沧海》、《咸阳城西楼远眺》、《横渠四句》,还有这一篇半截的《阿房宫赋》!
可以说,赵翰的这每一篇,都是绝世佳作,都能够让他赵翰名流千古。
而相比之下。
他王群可真是相形见绌。
甚至此刻,当听信谣言,来到秦国亲自质问赵翰。
王群看着读着这一篇《阿房宫赋》,不自觉的,王群这就气血攻心。
心中的羞愧将王群这样一位天下名士,那在此刻的愤怒下。
王群扔下《阿房宫赋》,这羞愧的在向赵翰一礼后,当着在场众人的面。
那是突然。
王群就径直将头撞向了醉香楼的台柱!
霎时间。
脑血绽放。
在场众人还未反应过来,天下一代名士,齐国稷下学宫大祭酒,天下第一儒士、荀子的高徒王群,这竟当场撞死在了咸阳醉香楼里。
这让众人一懵。
而王群的鲜血碰巧染在燕太子丹的脸上,此刻燕太子丹的心,那则是慌乱到了极致。
因为,赵翰之才,已经能称得上是天下名士。
而此次英国人刺杀赵翰。
他燕国和燕太子丹脱不了干系。
且就算此次刺杀之事最后调查出来,与他燕国无关。
他燕国也将名誉扫地。
对此,燕太子丹极其恼火。
那是非常后悔听从杨夫子的话,派高渐离和雪女刺杀赵翰。
而若是赵翰真的被刺杀成功了,那还好,从此秦国内政混乱,天下诸国还有喘息之机,能够趁此时机修养生息,养兵待战……
结果。
接连两次刺杀失败。
让燕太子丹这一位墨家当代巨子,也非常无奈,因为,燕太子丹如今的身份是在秦国为质,因为秦燕战事,如今刺杀失败,是高渐离为燕国人,若嬴政有心调查,怕是最终会调查到他燕太子丹的头上。
所以。
王群撞柱而死。
这让燕太子丹见着,心中也是一凉!
而这边,当王群在场通读了一番赵翰的《阿房宫赋》,随即羞愧撞柱而死,嬴
第六十章 火锅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